新闻中心

社区资讯

  • 中央及广东媒体惠州主题活动 走访仲恺高新区德赛西威伯恩光学 探寻创新发展路径
  • 2016-5-13

  •          5月11日至12日,中央及广东省主要媒体以“新常态新发展新惠州”为主题,组团到惠州进行大型主题采访调研活动。在两天的采访中,记者走访仲恺高新区、德赛西威、伯恩光学等惠州创新驱动前沿,和惠州市志愿服务平台、中介超市,以及水北社区法制副主任、金山河整治、大亚湾开发区等有关惠州法治、生态建设情况的站点。

             探寻创新驱动发展的惠州路径
             南方网 2016-05-13 17:02:27

             编者按: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在“十三五”开局之年,广东正全力打好开局战,全省各地都在寻找各自适合地方特点的路径和方法。而在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推动“十三五”开好局起好步中,惠州正在探寻以创新驱动为核心,促进创新、生态、文明、信用、法治五个方面全面提升的发展路径。惠州市第十次党代会第五次会议提出,惠州要践行发展新理念,增创发展新优势,“十三五”期间以更好质量更高水平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珠江东岸的惠州,逐渐走出了自己的特色路径。
             5月11日上午,在惠州仲恺高新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惠州市雨林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无线充电设备吸引了现场记者的注意。这家2015年才成立的企业已经与苹果公司签订工厂许可协议,将为苹果手机开发无线充电设备。
             雨林科技只是惠州504家在孵企业之一。35年前,靠5000元人民币和一块地起家的TCL,正是惠州本土孵化培育的产值超千亿企业的代表。此刻,TCL所在的仲恺高新区3个国家级孵化器,已有164家企业孵化“毕业”,其中20%的企业买地建厂,更有12家在创业板和新三板挂牌上市。
             从“大项目带动大发展”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惠州在破解产业结构单一难题的同时,建设世界级创新型产业集群。
             惠州市委书记陈奕威表示,“十三五”期间,惠州将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核心战略和工作的总抓手,以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契机,推动经济发展迈向“质量时代”,力争2020年跻身“国家创新型城市”俱乐部。

             一、制造升级 因地制宜建设“智造工厂”
             2016年4月,在德赛西威与德国BURY科技在波兰梅来茨制造工厂的第一条联合生产线启动之时,德赛西威在惠州的1万平方米生产制造车间里,AGV自动送料车已载着物料在轨道上自动运转。
             “生产车间的物料都运用二维码来管理,不仅自动化,还信息化。”德赛西威制造中心自动化一部负责人孟凯说。
             “不改变模式,德赛西威要继续大幅度提升生产效率,突破难度大。”德赛西威董事长陈春霖说,只有进军工业4.0,企业才能在竞争白热化中保有竞争力。
             靠近深圳的惠州,也在深圳的创新资源协同发展下实现自身的产业升级。已成为全球新能源车销售冠军的比亚迪,在电池产能上出现了供应紧张。而在惠州的比亚迪电池有限公司,1条改造生产线和新增的两条生产线已经开足马力加大电池生产量。
             “一秒可以组装两个电池,一个电池的卷绕工序只需两秒。”惠州亿纬锂能研发的国内首条软包柱式电池智能生产线已投产,该公司董事长刘金成说,这条智能生产线相比手工线,产能提高了200%,产品平均合格率从89.8%提升到92%,制造成本则下降21.76%。
             更为重要的是,研发该条生产线,亿纬锂能申请专利20项,其中已授权专利7项。此外,借助于强大的动力电池产业基础,亿纬锂能正在全面参与新能源汽车发展。
             而在2016年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转了几圈的惠州中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海燕夫妇,对于建设智能工厂,已谋划3年。坐落于仲恺区惠环街道的中城电子,从创业之初的5万元,发展到把智能电表等产品卖向全球。目前,他们正筹备在东江产业园新建年产值10亿元的智能工厂,并计划2018年以前实现八成工序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面对工业4.0的浪潮,越来越多的惠州企业已在行动。截至目前,惠州企业建立工程技术中心达203家,组建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26家,国家级12家,主营业务年收入5亿元以上的工业企业普遍设立了研发机构。

             二、产业升级 从两大支柱产业到创新集群
             每个日夜,数以万吨计的原油从中东运送到惠州大亚湾,通过码头的管道输送到后面的油罐,而加工生产出的化工产品,又通过码头和油轮销往世界各地。惠州大亚湾石化区里,国内在建的最大石化项目、总投资506亿元的中海油惠州炼化二期在紧张建设。
             看中这里的石化产业基础,中山大学惠州研究院院长纪红兵选择来到这里工作。作为石化中下游产业,他所在研究院研究的纳米材料有望在上半年实现产业化。
             以大炼油、大乙烯项目为龙头,惠州大亚湾明年将初步建成世界级生态型石化基地。同时以新材料、特种化学品为主的中下游产业,和港口物流、装置维保、科技服务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业也伴随石化产业的升级而孕育发展。
             2016年第一季度,惠州GDP增长8.2%,居全省第4位,珠三角第二。亮眼的数据背后,也隐藏着惠州产业结构单一的发展难题。如何实现石油化工、电子信息两大支柱产业的上下游延伸和多元化发展,成为惠州产业升级的新方向。
             “投资63亿元的信利AMOLED产业基地和研发中心,将成为全国规模最大、显示技术业内领先的面板项目。”信利公司董事特别助理赖岳峰说。
             “全球AMOLED市场还主要被韩国三星所占据,中国正处于追赶阶段”,“OLED之父”华裔科学家邓青云认为,信利AMOLED将可以做得比液晶面板更好、更便宜。
             “iPhone7的屏幕我们已经在研发制造。”伯恩光学(香港)有限公司总裁杨建文告诉记者,八成的三星手机屏幕、六成的苹果手机屏幕都在惠阳伯恩光学生产。
             “科技资源不足,大家都在竞争,但惠州要找适合自己定位的。”惠州市市长麦教猛说。
             近日印发的广东省“十三五”规划纲要里明确惠州要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和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惠州要建成“世界级云计算智能终端产业集聚区”,加上此前惠州提出的建设“世界手机之都”发展规划,3个“世界级”目标,力促惠州两大支柱产业在创新中谋变升级。

             三、创新升级 全球引智集聚创新势能
             源自德国的四旋翼无人机可用于执行多种空中任务和商业用途,此刻,德国锡根大学的库纳特(Kuhnert)教授研发的商用无人机项目正在惠州仲恺高新区孵化。截至目前,仲恺高新区的海外孵化器已吸引10余家企业或项目落户。
             “欧洲研发,惠州孵化。”仲恺区科创中心副主任谢铁梦说,仲恺在北京中关村、台湾等地设立了异地孵化器,今年还将在深圳设立,而以色列、香港、澳门则都已纳入仲恺高新区未来的全球孵化版图规划。
             惠州只有1所高校,缺乏科研机构,全市只有255家高新技术企业,存在大量的加工贸易企业,面对创新资源和创新氛围的不足,惠州通过建设国内异地孵化器和海外孵化器,探索出一条创新性使用全球智力资源的有效途径。
             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惠州市委、市政府出台了“1+6+N”系列文件,进一步完善创新驱动政策体系。其中的“N”不仅包括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科技创新券补助的多个配套文件,还包括惠州对于创新驱动发展配套政策文件的更多可能。
             “惠州财政将每年拿出10亿元作为人才专项资金”,面对企业发展的需求,今年初惠州出台“人才双十行动”:院士级人才奖励别墅,引进的科技创新团队最高给予1000万元专项工作经费资助。截至目前,惠州已累计引进创新团队18个、领军人才38名,“力争在5年内,引进10名双聘院士,30个科技创新团队。”惠州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惠州的创新驱动发展正在加速。截至2015年底,惠州全市财政科技支出累计达55.8亿元,带动R&D投入强度从2010年的1.11%上升到2015年的2.45%,以超过30%的年均增长率居珠三角第一位;2015年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上产值比重达55%,位居全省前列。
             惠州全市专利申请量也随之“水涨船高”。从2010年到2015年增长7.4倍,惠州专利申请量增幅连续五年位居珠三角第一,PCT专利申请则在2015年达到200多件,位居全国前列。
             全球引智,吸引人才,加强研发,开放型科技创新网络和创新型经济形态正在推动惠州的创新势能不断积聚。
             “我们的信心来自战略自信,来自创新驱动注入的内生动力!”惠州市委书记陈奕威此言铿锵有力。
             策划统筹:陶然 黄沁 曲广宁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王彪 黄沁 刘光明宝 曲广宁

             数说:
             进军工业4.0
             截至目前,惠州企业建立工程技术中心达203家,组建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26家,国家级12家,主营业务年收入5亿元以上的工业企业普遍设立了研发机构
             引进创新团队
             惠州已累计引进创新团队18个、领军人才38名;力争5年内,引进10名双聘院士,30个科技创新团队
             创新科技发展
             截至2015年底,惠州全市财政科技支出累计达55.8亿元,带动R&D投入强度从2010年的1.11%上升到2015年的2.45%,以超过30%的年均增长率居珠三角第一位
             文本数据:王彪 黄沁 刘光明宝 曲广宁 图表:郑淑雯

             附1:新惠州 千年名城焕发蓬勃创造力
             南方网 2016-05-12 17:59:08

             编者按:惠州,这座总人口不到四百万的城市,有许多名片:她连续五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获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她是“粤东重镇”、“岭南名郡”,头戴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桂冠;她三获“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入选“2012中国十佳宜居城市”排行榜;她是中国优秀创新型城市,获批创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市……但在“新常态”下,惠州这座千年名城如何发展?会给世人呈现什么样的风貌?
             5月11日-12日,中央及省主要媒体组团到惠州进行“新常态新发展新惠州”大型主题采访调研活动。在两天的采访中,南方网记者走访德赛西威、仲恺高新区、伯恩光学等惠州创新发展前沿,和惠州市志愿服务平台、中介超市,以及水北社区法制副主任、金山河整治、大亚湾开发区等有关惠州法治、生态建设情况的站点。
             在采访中,南方网记者切身感受到,新常态下的惠州呈现出新的发展面貌。经济上,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惠州大刀阔斧培育高新产业,扶植经济新增长极。生态上,惠州在壮大金山银山中守住绿水青山,向只要经济不要生态的产业、项目说不,使惠州更宜业、宜居。精神文明建设上,惠州不遗余力地打造“好人之城”,向全社会推广好人、学习好人,使惠州有爱,增强社会幸福感。行政效率、基层治理上,惠州展现出敢于吃螃蟹的改革魄力,秉持执政为民的理念,向顽固症结开刀,走出一条经济转型升级、社会治理创新协同推进的路子。通过深入惠州各地采访,一个“创新惠州”、“文明惠州”、“信用惠州”、“法治惠州”、“生态惠州”的崭新图景呈现在记者面前。

             一、创新惠州:孵化创新企业培育高成长企业

             近年来,惠州坚持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核心战略和重要抓手,为把创新驱动落实到实处,惠州市委、市政府去年陆续制定出台了“1+6+N”系列政策文件,绘制出发展“路线图”,并通过多个配套文件,给新型研发机构、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等领域带来切切实实的政策红利。
             据统计,多个研发资金管理、专利工作等专门政策文件出台后,截至2015年底,惠州全市财政科技支出累计达55.8亿元,研发投入强度从2010年的1.11%上升到2015年的2.45%,年均增长超过30%,增幅居珠三角地区第一位。

             去年德赛西威申请专利超过100个
             5月11日,中央和省媒体到达采访的第一站德赛西威,德赛西威副总经理段拥政向记者介绍德赛西威的情况。研发担当成了惠州各行各业的共识,在德赛西威,这家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大型电子信息企业集团每年将10%的经费投入到研发中来,公司近三分之一的员工为研发人员。此外,德赛西威还与广东、香港、南京等地的高校合作,研发新技术。得益于此,近两年来德赛西威保持持续高速增长态势,年销售额翻一番,今年一季度德赛西威实现销售额36.7亿元,同比近40%。
             在专利工作上,德赛西威取得了丰厚的成果,据德赛西威副总经理段拥政介绍,目前德赛西威拥有600多个专利,仅去年申请专利就超过100个。
             段拥政表示,德赛西威不断寻求技术转型升级,保持与世界尖端技术同步发展,虽然互联网企业的兴起对德赛西威带来了一定的竞争压力,如地图导航对车载导航产品的挑战,但德赛西威拥抱互联网,与互联网企业在各个领域展开合作,研发无人驾驶、机械视觉等先进技术。

             孵化创新企业培育增长中坚
             随后,采访团前往仲恺高新区采访仲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该中心是惠州市三家国家级企业孵化器之一,可以为企业提供金融、科技、技术转移、人才、检测等服务。近年来,惠州市大力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环境,推进科技创业孵化器的建设,目前已建成10家孵化器,包括3家国家级孵化器和1家省级孵化器。据仲恺高新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周章玉介绍,孵化器在孵企业有336家,在创业板和新三板的上市挂牌有12家,毕业164家,其中20%在外面已经买地建厂,属于很成功的孵化企业。
             一家叫雨林科技的孵化企业向采访团展示了他们研发的无线充电设备,具备无线充电功能的手机放到充电板上就能充电,不具备无线充电功能的手机只要插上信号接收器,也能实现无线充电。这种接触即可充电的功能引起记者们阵阵惊叹。雨林科技负责人介绍,他们还研发出了车载无线充电设备和带有充电功能的钱包。而另一家孵化企业——弗莱思特研制的智能洗碗机,已经相当成熟,相关产品预计今年7月将推向市场。
             孵化企业里的各种创新点子虽然令人激动,但一个想法从方案到产品、再到带来明显经济效益,需要漫长的时间,惠州为何不直接引进大项目,发展总部经济呢?周章玉介绍,做孵化器,企业可以由小到大,地方也可以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动力,如果只靠大企业,万一大企业出现风险,地方经济增长也有风险。
             周章玉表示,大企业大项目要引进,小企业也要培育,TCL当年靠5000元和一块地起家,现在成长为惠州千亿元级的企业。“我们要培育一些根植于高新区的创新中坚企业。”为此,仲恺高新区每年投入数千万元吸引奖励人才,并在居住、落户、子女就学等方面解后顾之忧,留住人才。

             二、名城新标:以好人命名志愿服务站擦亮品牌

             2015年,惠州结束22年的征程,摘取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桂冠,这是继豪夺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之后,惠州在城市文明建设中的另一丰碑。在经济稳步增长的同时,惠州始终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突出育德铸魂、创建惠民和常态管理,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丰富着文明城市的色彩与内涵。
             文明已经内化为这座城市的基因,融入惠州人民的血脉之中,如今的惠州,将用“好人之城”来标注文明建设的新高度。采访团走进惠州市志愿者服务联合会,与好人代表赵喜昌、凌云、马相华、张宋、黄元盛面对面交流,感受惠州“好人之城”的暖风。
             5月11日下午,采访团前往惠州志愿者联合会采访“八个一”志愿服务平台建设。目前惠州全市有42万志愿者,共有50多人获得省级以上“道德模范”和“好人”称号,志愿服务平台以“互联网+志愿服务”的思路管理和推广志愿服务,让志愿服务人人可为、时时可为、处处可为。

             对公益的热情和专注 让善行成社会常态
             十年前,原本对做义工很不理解的民警黄元盛,在一次偶然的公益活动中,被农村无力治病的村民排长队领取医疗救助品的情景深深触动,于是改变自己的想法,从此扛起公益大旗,一做就是十年。他创办的东江义工队,时常探访五保户、孤寡老人,为贫困群体送衣送药,到山区为留守儿童建设爱心图书室、电脑室……十年来孜孜不倦,并影响了自己的身边人,公益行动在亲朋好友中接力。
             黄元盛让我们看到了惠州人民对公益行动的热情和专注,惠州打造“好人之城”并非无水之源。统计显示,目前惠州全市有42万志愿者,共有50多人获得省级以上“道德模范”和“好人”称号,14人被评为“中国好人”、28人被评为“广东好人”、302人被评为“惠州好人”。他们共同成为惠州“好人之城”的有力支撑,善行义举也成了惠州社会常态。
             近年来,惠州广泛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和道德模范评选表彰等活动,形成了一整套好人推荐、评选、巡演、宣传、表彰、帮扶的长效机制,新的好人之苗不断茁壮成长。同时,惠州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积极探索“互联网+志愿服务”的新模式,初步建立起“一网”(惠州志愿服务网)、“一微”(惠州市志愿服务联合会官方微信、官方微博、手机APP)、“一云”(志愿云信息系统)、“一室”(惠州市志愿服务孵化室)、“一校”(惠州市志愿服务培训学校)、“一报”(《东江时报·善行惠州》周刊)、“一卡”(惠州志愿服务卡)、“一站”(惠州好人志愿服务站)“八个一”新平台,让志愿服务人人可为、时时可为、处处可为。
             在惠州市志愿者服务联合会的惠州好人志愿服务站示范站里,负责人介绍道,惠州将在全市140多个社区建设好人志愿服务站,加快形成“10分钟志愿服务圈”,这些户外志愿服务站将以被评选的好人命名,从而鼓励好人的涌现,使好人可信、可学、可敬,擦亮“好人之城”的品牌。
             当天下午,采访团与好人代表赵喜昌、凌云、马相华、张宋、黄元盛面对面交流。

             捞具尸体一万二?惠州义务救捞队分文不收
             好人让社会从善入流,引导人们跟着学、照着做,形成“点燃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社会效应。以前,人们讳言打捞尸体的工作,对捞尸人避而远之,而今天,人们以和赵喜昌握手为荣。
             面对记者的采访,这个从“雷锋团”出来的老兵直率、爽快,话头一接上就滔滔不绝地讲起他的义务救捞队。2008年,一个小孩在河中游泳时溺亡,父母在岸边痛哭,而打捞尸体的人却开出一万二的价格才肯下水,目睹此场面的赵喜昌义愤填膺,与好友李林成立了义务救捞队,自筹资金自备设备帮忙打捞尸体,分文不收。赵喜昌说,他的队伍叫“救捞队”,救人是第一要务。
             赵喜昌是义务救捞队队长,两次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据介绍,惠州义务救捞队成立至今打捞了325具尸体,救活了40人。如今队伍发展到六人,一个叫马迎涛的队员,跳江被救活后要求加入义务救捞队,用“第二次生命”服务他人。此外,义务救捞队还注重防溺水宣传,他们多次到中小学宣讲,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惠州每年淹死学生由三四十人减至去年十几人,今年将争取控制到个位数。
             救捞过程也很危险,赵喜昌几次与死亡亲密接触,他曾被自制的打捞网缠住脚,脸憋得铁青,差点没命。即便如此,赵喜昌还是将救捞工作当作职业,乐此不疲,而让他坚持下去的原因,是因为雷锋精神在心中根深蒂固。
             据悉,惠州志愿者人数每年正以10%的速度在增长,惠州不仅有“半城山色半城湖”的美丽风光,行走惠州,还能感受到她的暖暖温情。

             三、革新魄力:中介超市用大数据斩断红顶中介利益链

             自2012年9月成为广东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市以来,惠州市按照“互联网+大数据+机构+制度”的理念,率先在全省建成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整合了市直33个部门的147个数据主题,入库数据量达5.3亿条,居全省地市级首位。信用体系建设连续3年被评为全省第一,如今又被国家批准创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试点。
             对失信者“亮红灯”,对守信者开“绿色通道”,这在惠州已经成为常态。依托信用信息管理系统的大数据,惠州又开辟了“中介超市”服务专区,在中央屡次发文剑指“红顶中介”清理之际,以大无畏的革新魄力,用大数据斩断中介与政府部门之间的利益链,破局“中介不中”。
             随后,采访团市行政中心采访惠州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统,自2012年9月份开建以来,公共信用信息系统目前,惠州市的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统整合了市直33个部门的147个数据主题,入库数据量达5.3亿条。现场,惠州市发改局副局长黄俊堂向记者演练信用惠州网使用方法。

             中介超市为财政节约4500万元
             2012年9月,惠州在市行政中心开建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统,以社会成员信用信息记录、整合和应用为重点,通过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实现与部分行政部门业务系统T+1及时对接,建成了“互联网+大数据+实时对接”的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当年12月,信用惠州网正式对外开放,对外提供信用公示、信息查询、异议申请等功能,能同时满足政府、社会法人和个人使用需要。
             目前,惠州市的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统整合了市直33个部门的147个数据主题,包含1400个数据项,信息涵盖了企业、个人、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四类主体、入库数据量达5.3亿条,居全省地市级首位。在现场显示屏上,记者看到,信用惠州网可查询系统内的社会法人信用和个人信用,在中心办事窗口,可免费索取相关信用报告。
             “信用大数据”架构起来后,2014年底,惠州以此为依托开辟了“中介超市”,以“互联网+信用”创新中介服务管理体系。“惠州市‘中介超市’是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补充,也是公共资源交易制度的延伸。”惠州市发改局副局长黄俊堂指出,惠州政府不断下放审批权限提高办事效率,但中介机构拖延时间长,造成群众对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不感冒,“中介超市”即是对中介机构加强监督管理。
             据介绍,“中介超市”运行一年多来,入驻中介1113家,成交业务5400多宗,涉及金额1.5亿元,财政资金节支率达到30%以上,为财政节约4500万元。
             依托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统的大数据,惠州2014年底开辟了“中介超市”,有效化解了“红顶中介”、“中介不中”的难题。

             破局“中介不中”难题
             “中介超市”将中介拉回市场,并向全国招募优质中介参与蛋糕竞争,利用信用信息管理系统的大数据,筛选出合适优质的中介推荐给业主单位,通过摇珠或竞价的方式选出中标中介。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切断了中介向主管部门的利益输送,只能提高自己的资质来获取招投标资格,另一面也减少了主管部门对项目的指手画脚,干扰项目招投标的公正公平。
             整个过程都在网上公开进行,由过去“面对面”变成了“背靠背”,减少人为干扰因素,还可以“货比三家”节约成本。因此,“中介超市”的创立,有效化解 “红顶中介”、“中介不中”等现象。
             当天,刚好有几宗项目要进行摇珠选取中介机构,记者在现场看到,一项“演达大道和三环南路安全改造工程提供预算审核服务”的项目,有20家中介机构报名参选,在业主方点击“开始摇珠”后,系统自动选中了一家南京的中介机构。整个过程由电脑完成,公开透明,正如黄俊堂所说,“听天由珠”。
             墙内开花墙外香,目前,广东省中山市和云南省全盘学习推广了“中介超市”,成为了别人眼中的“他山之玉”。但黄俊堂表示,“中介超市”是新型的技术,目前还没有找到法律法规支持,另外“中介超市”斩断了中介与部门之间的利益链,推广起来也比较麻烦。

             附2:惠州守住绿水青山 打造更好经济质量
             南方网 2016-05-13 08:23:57

             南方网讯(记者/陈凯平)2016年第一季度,惠州经济发展交出靓丽成绩单:惠州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惠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63.8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8.2%,高于全国(6.7%)和全省(7.3%)的平均增速。实现财政收入86.29亿元,增长12.3%,增幅比上年同期上升1.4个百分点。
             这些傲人的经济成绩背后,惠州并没有牺牲生态环境,据惠州市环境保护局发布的数据统计,今年一季度惠州市区环境空气优良天数88天,优良率97.8%,在全国74个重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排名中夺得第三名,继续领跑珠三角,赢得“洗肺之城”的雅称。东江干流(惠州段)、增江和西枝江水质继续保持优良,水质稳定达到国家二类水质标准;近岸海域水质在广东省14个沿海城市中排名第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惠州无疑出色地实践了这一绿色发展理念,在做大金山银山同时,留住了绿水青山,走出一条充满惠州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5月11-12日,中央及省主要媒体以“新常态新发展新惠州”为主题走访惠州,在两天的采访中,记者切身感受到惠州各领域展现出来的旺盛活力,也为惠州处处如绿道、公园的生态建设所感动。
             采访团参观了伯恩光学的清洗车间,这里有全世界最先进的镀膜车间,一组生产线投资都要1-2亿元。车间设备以德国、日本等地进口的自动化设备为主。进入车间工作有严格的无尘要求,员工需要经过多道程序清洁并还穿工作服才能进入。

             一、伯恩光学:今年产值预计可达250亿元
             大型主题采访活动第二天,记者走进了伯恩光学,这家苹果、三星、欧洲名表背后的巨人、全球最大的手机玻璃制造商依然对世人保持神秘的一面,就在不久前,伯恩光学拒绝了几家国外媒体探访手机玻璃生产车间的要求。此次伯恩光学的总裁杨建文接受了中央和省主流媒体团的采访,这个低调务实的香港人,耐心地向记者讲起伯恩光学的发展史。
             据杨建文介绍,伯恩光学创办于1988年,理工科出身的他痴迷于研发,从一名普通技术工,做到了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手机玻璃制造商,如今,伯恩光学有员工十多万人,仅惠阳秋长厂区就有员工7万多人。去年公司实现工业产值217亿元,上交地方税收4.42亿元,预计今年产值可达250亿元,并考虑在香港上市。
             伯恩光学的发展壮大离不开惠州市对外资项目的政策扶持。近年来,惠阳区坚持实施“五换”创新行动(“腾笼换鸟”、“机器换人”、“空间换地”、“商务换型”、“管理换脑”),建立招商资源库和项目库平台,实行全区一盘棋招商,精心筛选、统筹安排全区项目引进,全力推进十个超百亿产业园区建设。伯恩光学得益于各项扶持政策,在短短几年内成长为惠阳电子信息产业的龙头企业、惠州市百强企业。

             二、大亚湾石化区:项目准入门槛达到15条
             主题采访活动的最后一站是大亚湾石化区,在体验了惠州的山清水秀之后,这座想要打造世界级石化基地的开发区,如何保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一直在触动记者的好奇心。在常人认识里,石化区空气刺鼻、草木难生、危机处处不在,“石化”两字常常与储油罐爆炸、化学品泄漏联系在一起,但走进大亚湾石化区后,记者仿佛走进了一条绿道,公路两边每隔三米植一棵树,树与树之间被草坪覆盖,如果不是一排排的油漆罐,还以为身处绿林之中。
             三棵树纪念林公园对于大亚湾石化区有特殊的意义,它们见证了中海壳牌的落户、筹建和大亚湾的历史沧桑变迁。它们是海岸线的标志,但现在被填海造地建成了公园。据悉,公园里有很多国家、省市领导人手栽的树木。
             从大亚湾石化区绿化项目规划建设示意图可以看到,石化区背靠铁炉障森林公园,面朝大海,东、西、北侧还建设了防护林带,形成环绕石化区的“绿色屏障”,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周围居民区距离工厂区,有两到三公里远。在空气实时监测显示器上,记者看到,现场的空气质量全面达标,据介绍,一季度大亚湾空气优良率为98.8%,在全市5个空气检测点中排名首位。
             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负责人向记者讲述了一个走南闯北的石油企业家故事,这个企业家走遍了全国各个石化区,只有在大亚湾石化区才没有问道刺激性气味。事实上,这种生态建设成就并非幸至,大亚湾坚持从源头控制污染,严格执行“三个限批”和“三个一律不批”,实行环评审批正负面清单管理和差别化环保准入指标,提高项目的环保准入门槛,,去年项目否决率达40%。据负责人介绍,近两年来大亚湾石化区不断提高准入门槛,已设置了15条要求,没有达到一律不许进入。

             三、金山河整治:沿河居民房价翻一番
             采访团探访金山河整治工程,惠州市水务局副局长钟志光向记者介绍金山河的情况。记者看到,整治后的金山河展示了客家建筑特色,现场无刺激性气味,有居民在水中划船、在岸边钓鱼。
             在引进大项目,扶持大产业取得大发展的同时,惠州也不遗余力地投入生态文明建设,编制了《惠州市低碳生态规划(2014—2030年)》,坚持走低碳生态发展路子;严格环境准入,每年环保否决率均在10%以上,把绿色发展纳入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展开全市河涌大整治行动,制订实施河涌整治5年规划,计划5年投入100亿元全面整治市区14条河涌,去年3月,刚刚享有地方立法权的惠州就将首部地区性法规献给了西枝江——制定《惠州市西枝江水系水质保护条例》……
             水是生命之源,水质反映生态的健康程度。金山河整治工程,是惠州市河涌整治的缩影。记者在现场看到,这条曾经50米内人不敢近的河涌,如今却鸟语花香、生机盎然,成了周边居民休闲娱乐、钓鱼逗娃的好去处。据惠州市水务局副局长钟志光介绍,整治后的金山河水质在四类和五类之间,即使近河边散步,也闻不到臭味了。
             2011年12月金山河小流域和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破土动工,惠州市政府高度重视,投入9.26亿元下决心治水,历时两年全面完工投入使用。工程治理河道总长10.09公里,沿河铺设截污管道15公里,新建绿道11公里、亲水栈道7.7公里,人行桥8座,景观绿化面积35万平方米。金山河整治后,最开心的莫过于周边居民了,“终于敢打开窗了!”在金山河边住了七八年的陈先生说,现在他经常带孙子来玩,不仅住得舒心了,房价也因此大涨了,由原来的每平3000多元涨到现在的7000多元。
             钟志光介绍,惠州城区14条河涌目前已整治完成两条,今年6月份还将动工另外一条河涌。此外,惠州全市63条河涌也正在实施治理,计划投入155亿元,全面改善全市水生态环境。
             “山绕城、城傍绿、绿环水”,惠州的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携手并进,经济社会发展将取得更高水平更好质量,惠州人民也将从发展中分享更大红利。

             相关链接:
             http://news.southcn.com/zhuanti/xct_hz/node_3423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