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社区资讯

  • 惠州面临的大考验 从广州视角到深港视角
  • 2018-7-4
  • 二十多年过去了,惠州经历了几起几落的发展过程,坎坷过程因底气不足有之,因运气不好有之,因认识局限所造成的也有之,但从历史的长周期客观地看,其实是一个非常自然的发展过程,这一页页都已翻过。目前的形势正在起变化,现在的惠州已位列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群之中,就像《封神榜》中所说的:位列仙班。惠州正面临一次新的重大的战略机遇,不可以不高度重视,理当披源溯流,进行深刻反思。

    一、广州视角里的惠州
    我在广州生活和工作多年,发现在广州的决策者和普通市民都有一个明显的心理空间,广州视角就是在这种空间意识下决策的轻重考虑,拿捏分寸,体现为各种管辖权和支配权。广州是广东省的省会所在,在珠江的核心地段,自古以来是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和市场。广州人的空间结构,其核心位置在白云山与珠江之间,以南番顺即南海、番禺、顺德为拱卫,由此广州坐镇核心区域,背靠粤北,左右分别是粤东、粤西;如传统风水所谓的背有靠山,前有港口,左青龙、右白虎,左弼右辅,泰然居中央。这就像是南粤王式的视角与空间认知模式。
    追溯历史,禹划九州时广东属扬州边地,因此广东一直是边远地区。广东名由其实由岭南东道及广南东路演变而来。秦始皇将岭南地区设桂林、象、南海三郡。唐代岭南道划分为东、西道,东道治所在广州,广东属岭南东道,这是广东省名中“东”字的由来。唐宋市舶贸易繁荣,广东成为朝廷的财富重地。唐代开辟大庾岭的通道,使大量内陆移民通过珠玑巷进入珠江三角洲,这就是现在讲白话的广州人的起源。
    不难发现,作为岭南的政治中心,历代主要是桂林和广州,一个曾经是控制岭南通向中原的主要的交通通道,一个是通过西江、北江、东江诸江河交通网络,汇总为珠江出海港口,形成面向海洋贸易的巨大市场,前者是桂林,后者这就是广州。
    珠江由西江、北江和东江汇合,在番禺进入大海。其中西江是华南地区最长的河流,中国第三大河流,发源于云南,经贵州、广西进入广东珠江入海。北江是珠江水系的主干,其发源地也是在江西信丰县境内,全长573公里,在番禺区黄阁镇汇入珠江口。东江流域则主要是明清之际由客家人由江西境内迁入广东的主要通道。岭南文化在以广州为核心的发展过程中,东江流域一直处于较为次要的地位。
    历史上珠江口西岸一直比东岸强。在珠江口东岸和西岸的关系中,珠江口西岸在历史上比较强势,一个重要的地理原因是西江和东江的区别,西江流域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尤其广州附近的南番顺密集的珠江水网体系,相当于现在的高速公路网,是当年经济和贸易发达的主要原因。而东江流域就没有这么密集的水网。当然,最主要原因是因为澳门和广州带来的世界贸易的结果,清代澳门一直是广州黄埔港的外港,一直要到香港崛起,澳门的贸易才衰落,但西岸的繁荣过程从澳门1557年开埠一直延续到改革开放以前。期间澳门一直在珠江口西岸担负很重要的作用,后来的鸦片贸易、苦力贸易都是围绕澳门展开的,澳门所交的税赋,在明清时期一度达到广东省税赋的10%。所以澳门与广州城市之间的合作关系,使得珠江口西岸一直是比东岸更加繁盛。按民间的说法,西岸是有老钱的地方,有西江流域长期经贸活动的积累。
    粤东的惠州在这个广州视野的框架之下,一直是一个遥远的存在。陈炯明当年统治惠州的时候,黄埔军校要讨伐惠州,从广州出发要到惠州需要走十天的时间。我那时第一次去惠州,从广州出发因为塞车用了八个小时,广汕公路交通状况极差。后来再去只好坐火车到东莞的樟木头,然后再转长途车到惠州。因此惠州在一般广州人看来,从来不是珠三角的核心城市,勉强归为在大珠三角概念中的边缘角色。现在尽管只有二十多年的历史,随着高速公路的建设和私人汽车的普及,目前人们对广州和惠州的空间认知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在上个世纪曾经有“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惠州”的说法,九十年代初在深圳和香港城市快速发展和科技产业高速发展的作用之下,广州所在的省级有司已经看到了珠江口东西岸城市发展这种逆转的趋势,“八十年代看深圳,九十年代看惠州”的说法,就是在这个背景之下出台的。但是胳膊拧不过大腿,这个惠州发展动议毕竟是广东省做出的计划,斗不过北京的宏观调控,炒作惠州的想法就此败下阵来,惠州投资热通过一段时间也便偃旗息鼓。

    二、惠州到底有多大
    惠州这个名字很有意思,一般的城市都是以本地的山水为特征起名,但惠州不是。“惠”字在《说文解字》里,是给人以好处,让人休养生息的意思。这更像是这个地方一种宣言,一份邀请。这里通江达海,又自成一体,五湖四海、各色人等都可以在这里交汇,共同生活。这里高高的罗浮山和浩瀚蜿蜒的东江,就好像张开的臂膀,接纳了无数命运多舛的人们。古代最有名的就是苏东坡,抗战时是许多文化名流的逃难之地,现代则是打工仔讨生活的重镇。
    但现在的惠州概念最近三十年才形成的,过去的惠州要大得多,惠州存在历史地理空间空间。历史上的惠州是一个很大的区域概念,有惠州十属之说。
    早年我在参加全球客家学会议时发现,香港的崇正总会是客家人的全球组织,有全球一百多个国家的华人参加,他们所使用的惠州,一直还是这个惠州十属的概念,其区域包括现在的河源、和平、龙川、连平、汕尾;当然也包括深圳、香港。
    据光绪辛已年重修《惠州府志》:“惠州府禹贡扬州南境,春秋战国为百越地,秦为南海郡地,汉为南海郡博罗县,……宋天禧四年,改曰惠州。明洪武元年,曰惠州府,属广东布政使司。本朝因之,属广东,领州一,县九。”其所辖州一县九指:归善县、博罗县、龙川县、河源县、和平县、永安县、海丰县、陆丰县、长宁县及连平州。
    自宋以后所称惠州,尽管州府名称分属屡有更易,但具体的地理范围却较为稳定,其四至约为北抵江西龙南、定南地界,东北连梅州、潮州,南面濒大海,包括现海陆丰、惠东及现深圳、宝安;西至增城,包括东莞至珠三角入海口。实指由粤东山区至入海口的大片丘陵地区。《方舆纪要》称惠州“东接长汀,北连赣岭,控潮梅之襟要,壮广南之辅邑,大海横陈,群山拥后,诚岭南之名郡也。”在海外客家人地域概念中,也仍是这一旧的九县一州的惠州概念,各国均有惠州同乡会即沿用此惠州十属的说法作为入会人士的地域条件。
    在九县一州的惠州地域上,作为珠江三大水系之一的东江贯穿始终。东江发源于江西省寻邬县亚髻钵,经安远至定南入惠州之和平,经龙川、河源、紫金、惠阳、惠州市区、博罗、东莞,于东莞石龙镇分南北两支汇入狮子洋。因此,惠州的地缘文化也被人们称之为东江文化。从广东的汉民族三大民系迁移中,惠州以东是闽海系的地盘,即现潮汕人居地,惠州以西之珠江三角洲乃是广府系的属地,惠州则主要为客家人所居。三大民系在惠州城所在地合流、融汇。
    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说过,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记住这个教诲很重要。从现在的行政区划看,惠州现包括惠东县、博罗县、龙门县、惠阳市、惠城区、大亚湾区,面积为1.2万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但从历史地理空间看,则包括惠州十属的较大范围,这个范围基本上是珠江口以东最为重要的发展用地,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中国南方最适宜城市发展的土地,这是一个基本的判断。

    三、冷静透视中国特色的大湾区
    去年中央提出的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值得惠州人严重关注。由于我们现在出台的规划文件太多,有的人已经厌倦了规划的调整和改变,这种态度是非常错误的。在经济和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资讯的大爆炸是人们必须面临的问题,所以区域发展必须时刻调整方向,并且找到最佳的发展图景,这才是规划频繁多变的原因。
    这是高度城市化发展的结果。我在当年为澳门政府做澳门城市规划程序指引的时候,就把香港、新加坡和拉斯维加斯作为对标城市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拉斯维加斯的总体规划非常特别,这个城市主要做的是一个策略研究文本,做的是一个动态规划,根本没有图纸。我特别将这个文本翻译过来,交给了澳门政府有关部门,可惜后来没有任何反应。
    其实目前权威的规划应该是策略性规划,不可能一张蓝图执行到底,大湾区的规划更像是这种动态规划,这个规划涉及到惠州发展的切身利益。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框架协议之中,划定了七个主要的合作重点领域,重点是进一步提升市场的一体化水准,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构建协同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共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培育国际合作新优势,支持重大合作平台建设。
    对于粤港澳大湾区规划我们在很多会议上谈论了很多,但大多云山雾罩、人云亦云,最终不知所云。根据我对这个区域长期的观察,我对粤港澳大湾区问题有三个基本判断:

    1. 不大可能是世界大湾区通用模式
    我们对标研究世界上著名的纽约、旧金山和东京大湾区,很快会发现最大的区别,这就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人员不能自由流通,这说明就是中国特色的大湾区。
    一国两制的澳门、香港和大陆之间是不对等的通行方式,估计短期内很难突破。其实美国也是一国两制的,路易斯安那州是大陆法,而其他州则为普通法,但他们之间并没有通行的障碍。大湾区的产业要协调发展,必须错位进行产业的协调。机场、港口、码头等都需要与广东合作进行统一规划,但人员的自由流通,可能香港、澳门人不愿意看到,他们会觉得大湾区其他城市的人要抢他们的饭碗。
    大湾区真的要成为一个经济实体统一发展,一定要建立大湾区统一协调的管理委员会,包括商业与纠纷调解委员会、交通及安全人员等方面的协调委员会,共同组建大湾区开发银行。由于政府形态不同,这些委员会可能要实行议会式的制度,各个市派出自己的议员,实现会费制,这样才能够真正做到共同协调发展。但这些政策都可能在货币政策、金融政策等方面对香港、澳门产生冲击。大湾区未来的公共部分如何进行建设,建设财政主体是谁,基础建设的出资方式如何?还没有一个固定的机制来进行协调。
    由于人员不能自由流通,港珠澳大桥就不能发挥最大的效能,目前香港估计的日通行车辆是三万多辆,有关机构估计该大桥的成本回收需要70年以上,澳门基于既得利益可能不会进行较大经济转型。这将使得东岸和西岸出现巨大的落差,在高科技的乘数效应影响之下,东岸将迎来百年的大运,四百年河西,百年河东,并非过分的估计,此一时彼一时,区域的发展已有长期的趋势变化。
    世界大湾区都有独立的能源、交通和安全委员会,协调多方面的发展和产业布局。如纽约大湾区的成功就有赖于一个强有力的跨区域机构,纽约与新泽西港口事务管理局,简称纽新港务局。该港务局自负盈亏,无公款补贴,以市场机制提供公共服务,其主要特点是不受政府和政治团体的干扰,按市场规律办事。港务局雇用了1700名警察为区域发展服务。大湾区内部的交通连接非常重要,旧金山湾区快速交通系统,就使得旧金山、奥克兰、柏克莱达利市与各机场之间建立快速交通。纽约湾区有全世界最大的免费Wifi系统,旧金山湾区则成立了各种委员会如火灾委员会、交通委员会,委员会之间相互协商,相互协作,充分保证区域内企业的协调发展。而东京湾区实际上在1958年就开始颁布首都圈整备计划并形成法律,并以国务大臣为委员长,统一协调构筑首都圈复合体。其中地铁和轨道交通是大湾区整合的灵魂。
    还有旧金山的硅谷是全球高科技发展的重镇。现在著名的电脑公司与苹果、惠普、升阳、英特尔和IBM都位于硅谷,所有这一区域的大小城市,都希望同硅谷建立一种沾亲带故的关系。在城市定位中,桑尼维尔号称是硅谷的心脏,而圣何塞则以面积最大,自称是硅谷的首都,远离东湾不起眼的联合市则自称为硅谷的大门。但其实硅谷真正的诞生地在山景城一栋建筑物里,那里最早是制造晶片的实验室。硅谷的影响力是巨大的,现在圣何塞的报纸被称为硅谷之报,穿越该地区的101高速公路,也被称为资讯超高速公路。
    如果按人均GDP来计算,东京湾区2600万人口,人均GDP是4.7万美元,而粤港澳大湾区是6500万人口,人均GDP是2.1万美元,还不到东京湾区的一半。但粤港澳大湾区的地域面积,这是东京湾区的六倍。这就是我们与世界的差异。

    2. 不大可能是欧盟模式
    从长远来讲,大湾区可能要借鉴欧盟之间的协作和合作关系,要突破不同的制度瓶颈,像欧盟那样实现人员自由流通,这包括学历认证、就业和创业,以及医疗保险,网络交通等各方面的密切的协调,固守自身利益的人是不会同意这种快速的融通的。从长远来讲,大湾区人应该是一种身份认可,对整个区域的发展是有益的。但同欧洲28个成员国所形成的欧盟关税同盟及共同外贸政策,尤其是人员的自由流通还不尽相同,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较大的差异限制了我们的想象,要走到这一步还有很远的路。
    欧盟内部人员自由流通,同商品、服务和资本的自由流通,一起构成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基本内容,也就是最早建立的内部统一大市场的四大基本自由。由此构成了欧洲公民的概念,欧洲公民的概念,从法律上进一步得到个成员国公民的确认。并针对人员的入境,居留就业形成的制度化安排,并对成员国的法律与共同体法律的冲突建立了解决原则。这对不同法律制度的国家和地区的融合有巨大的示范效果,但目前还没有人有耐心在大湾区规划中深入讨论。

    3. 不大可能仅仅是广东省统辖模式
    深汕合作区就是明显的信号,南方的发展将更多体现为中央的意志,这种趋势将会愈演愈烈,同上世纪九十年代不同的是,目前惠州已成为大湾区的土地储备,真正纳入了国家层面的规划。这是惠州开天辟地的头一回,要重视并充分利用这次机遇。
    不管未来大湾区是一种怎样的整合模式,我们的研究结论是其中重中之重,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是未来发展的关键。与过去粤港澳经济一体化有实质性区别的是,粤港澳大湾区对土地的使用模式将出现极大的变化,这就是原来的桑基鱼塘加城市和三来一补企业的土地结构,向高科技创新基地、城市、大学和生态居住空间结构变化,极大的提高土地的效能。
    土地经济学中所指的土地效能,是指土地投入与取得有效产品之间的比较值。一般是指城市用地数量分布使用的安排,对整个城市范围内的经济社会文化活动的投入对产出之比的影响。如果简单比较,就是用单位土地上每年所产生的GDP总量与所占有的土地面积进行比较。在亚洲,土地使用效能最高的是香港和东京,新加坡大概相当于这两个城市均值的一半,而深圳福田大概又相当于新加坡的一半。在中国大陆城市中,深圳福田的土地效能是最高的,南山罗湖居其次。中国的大城市如上海、北京、广州、天津的土地效能,都不及深圳福田的一半。其他市县土地效能之低,由此可见一斑。一般农业县的土地使用效能,大概不到深圳福田区土地效能的1/300。
    从初步的估算可以看到,粤港澳大湾区的土地使用效能大概相当于世界级大湾区平均水平的一半,而周边非核心区一般市县的土地使用效能,又大概只相当于粤港澳大湾区总体水平的1/10,更只是深圳福田区土地使用效能的1/300左右。这就意味着市县非大湾核心区作为大湾区土地储备的用地,现在的发展水平同世界湾区平均水平大概相差20倍左右。因此,极大的提高粤港澳大湾区储备土地的使用效能,进行一个崭新的面向未来的规划,就是大湾区发展最重要的课题。
    过去粤港澳各市县的土地,是由长期的历史发展形成的结果。主要由区域城市、沿海港口、大中学校、三来一补企业、厂矿机构和产业园、桑基鱼塘及农业生产及经济林种植区构成。而世界大湾区的土地使用,则主要是以港口为主,形成的城市金融产业发展区、大学创意园区,农业类用地占比极低,城市化率非常之高。这个土地使用模式就是粤港澳大湾区未来规划的方向,要极大地提高土地的使用效能。

    四、深港视野里的惠州
    东江一衣带水连深港。从明清历史讲,香港、深圳都是惠州的地方,香港是属惠州新安县管辖;深圳更是最近40年内才从惠州管辖范围划出。所以,从广东省范围相对分离,成为中央国家计划的一部分,就是一种大发展的机遇,目前惠州正面临这种机遇。
    现在港深同惠州没有管辖权,只有合作关系,但过去的合作关系不明显,仅仅停留在民间投资层面,所以不够紧密,但现在不同,大家是一个共同的大湾区。从合作到行政统一,进入一个国家计划。
    粤港澳大湾区的设计明显的是一个新的计划,我们研究粤港澳大湾区的土地分布,就会发现,在大湾区5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之中,其中最大片的土地储备是肇庆与惠州。肇庆,很明显是广州核心区域城市发展的辐射区域,南番顺在充分城市化以后,需要土地储备,肇庆可看成是广州都市圈未来的发展方向。
    而惠州则是粤港澳大湾区中为深圳和香港的发展储备的土地。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发展,惠州就这样终于站到第一线,引起中央的高度重视,在中央视野中的惠州与广州视野中的惠州,是不完全相同的概念。
    在惠州和肇庆的土地比较中我们发现,惠州的有效使用土地面积要比肇庆多,肇庆大部分是山地,并且没有海岸线;而惠州是广东省海洋大市之一,海岸线长281.4公里,其中惠东就有218.3公里、大亚湾有63.1公里。惠州市陆地面积1.12万平方公里,东江河谷地带到海岸线边的土地也是非常具有使用价值的,是个非常宜业宜居的地方。千百年来,历代历朝一直强调惠州是个大农业地区,根本无视其海洋城市的地域特征,好像直到1938年10月日本人在大亚湾登陆,才提醒国人惠州还是个有重要战略位置的海洋城市。
    站在广州有司的立场上看,可能宁可发展肇庆也不一定会发展惠州。因为肇庆与广州是天然的盟友。因为明朝的时候,肇庆就做过两广总督府。肇庆即端州,是岭南政治文化重心从桂林向广州转移的一个重要节点,明嘉靖43年1564年,两广总督府从广西的梧州移居肇庆,直到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才迁往广州,历时182年。明末著名传教士利玛窦就是在澳门登岸,在肇庆绘制了中国第一张世界地图,并在那里建立了天主教堂百花寺。惠州就从来没有过这种机会和历史地位。
    目前香港、深圳、东莞这一带的产业能量是远大于珠江西岸,而惠州又是通向粤东沿海地区和通向江西等内陆地区的重要通道。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未来粤港澳大湾区的主要土地发展空间就是惠州。惠州的城市发展就这样进入了国家最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中。因此极大的提高惠州城市的土地使用效能,与珠江东岸几大重要城市形成效益互补,达到城市发展均衡,是惠州目前要面对的最主要的课题。
    所以我们认为,所谓大湾区发展的重要问题,其核心问题之一就是惠州的发展。这是过去“80年代看深圳,90年来看惠州”所不曾面临的重大的国家机遇。
    大湾区的城市设计和城市生活模式,也应该向香港和世界先进城市靠拢,但受制于政策和偏见,很多方面我们根本无法融合。真正要成为世界级的大湾区,我们还需要学习很多东西,要有更宽阔的胸怀接纳新事物。
    可惜我们靠香港、深圳那么近,还是同一个大湾区,却不能从政策上突破,合作的空间非常有限,并不是全方位的有机合作关系。我们还要经常面对骑着自行车上月球的问题,深港惠如何真正成为一个有实质内容的大湾区,只好从产业发展方面另找出路。

    五、大湾东门 百年大运
    先讲一桩广东历史上著名的风水公案。做客家学研究的学者发现,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广东姓赖的人较多,约占全国赖氏人口的54%左右。赖氏族人在分布上呈南多北少的极不均衡的局面。如在深圳,历史上的最高官之一就是当年镇守大鹏所城的名将赖恩爵(1795-1849年),新安县大鹏城人(龙岗区大鹏镇鹏城村)。他曾在与英殖民者首次在香港海域交战。赖恩爵祖籍广东紫金县,这个赖氏家族也是深圳历史上的大旺族,其实也就是惠州旧族。
    据说这赖氏家族在广东人丁兴旺与民间传说的一位著名的风水师赖布衣有关。赖布衣是江西人宁都人,具体生活年代有多种说法。民间传说此人看风水十分了得,曾于明末游历广东,讲授堪舆学。
    赖布衣观察珠江形势,认为珠江口分东西两边,东边主要的高地为罗浮山,谓之东樵,西边则为南海的西樵山,谓之西樵。两边因此文武分治,文臣武将分列两旁。后似乎有所应验,因东樵出武将,如陈炯明、叶挺;西边出文人,如梁启超、康有为。据说赖布衣还预言了珠江沿海一带的未来发展:“粤江流域民众,因海路四通,所出之人,亦必有进取大志,因其两面濒海,为五洲交通孔道之故也。粤江流域他日必握经济大权,且富甲天下。”
    晚年赖布衣隐居福建,临终时瞩子孙曰:“尔辈欲求山水清秀,广州到冲可也;欲求田地广阔,惠州河源可也。”后裔遵其嘱,举家迁居广东,今散居广东河源市、紫金县兰塘寺背、连平县忠信上驳、隆街等地。这就是广东姓赖的人氏较多的原因。
    惠州不仅仅是一条东江和一个罗浮山的问题,惠州北面都是山地,中间是东江与西枝江河谷地带,南面则是沿海半岛区域。如果要寻找这种特色的世界著名地带的话,我觉得惠州,尤其是惠东县特别像意大利地形。其实惠州的土地结构同意大利的地形也具有相同的结构,主要可分为北部山地、中央河谷地带和南部海岸带,构成三种不同类型的土地空间。
    意大利北部是阿尔卑斯山,中部是河谷平原地带,南部是海岛。但文化形态的不同,造成人们对土地的使用方式完全不同。意大利所在的地中海是海洋文化,因此人们很重视海边城市的发展和港口以及陆地的市场贸易通道。而中国是一个农业文明的国家,只有近四十年才开始重视海岸线城市的发展,因此,传统城市聚落主要集中在河谷地带。目前惠州的城市向海岸线一带发展,是符合现代城市发展的规律的。
    过去我们一直强调,惠州是个农业大市。在今天看,这是对这块土地的价值的严重低估。说句并不好笑的笑话,这得是多大的仇恨,才把鹰塞在鸡笼里养。我们要从过去的大陆农业思维、过道经济思维转为区域经济思维、海岸城市经济带思维。惠州的山海环境,交通环境或周边主导城市带动能力,是别的其他城市都无法比拟的。
    与其将粤港澳大湾区与纽约、旧金山和东京进行对比,我更愿意谈地中海的城市沿海岸线的发展过程,我觉得从深圳到惠东的这一段,海边更像从法国的马赛到意大利半岛的发展模式。惠州在大湾区的东部海岸地带,东岸比西岸要强得多,惠州东岸的这些土地储备将成为科技发展和人居的重要用地。
    地中海边海岸带城市发展的模式值得惠州借鉴。从西班牙到意大利一带的海岸线,基本上都发展出非常多的著名海岸城市,是整个欧洲最有价值的城市带。特别是从马赛到戛纳、尼斯、摩洛哥一直到意大利米兰的这一条线,从空间上很像从深圳到汕尾的这一条海岸带,这里应该发展成一连串的海岸主题城市。就像马赛的港口和科技产业、戛纳的电影节、尼斯的影视业旅游业、摩洛哥的休闲产业、米兰的创意展览等文化产业。这样才是与大湾区未来发展相匹配的海岸城市带。大湾时代说惠州,我更愿意看到这个区域变成一个类似于地中海那样的海岸城市带。
    总体上讲惠州的土地主要分成三个部分:一是沿海的城市节点,二是东江、西枝江河谷地带的城市和产业布局,三是山区如惠东、博罗、龙门地带。山区的休闲地带也不可以小觑,东京都市周边就有很多这样的休闲空间,围绕富士山有许多的休闲小镇;在韩国首尔的京畿道,在山区也有许许多多的休闲度假目的地。惠州的罗浮山和龙门的山区将成为大湾区主要的休闲后花园。
    从大湾区的产业布局看,惠州应该定位为大湾东大门。在大湾东岸,正在形成两条高科技的走廊,这就是从圳到东莞和广州的核心走廊,以及从深圳到惠州智慧城、到惠东县城和广汕经济合作区的东翼走廊,惠州这将成为大湾区腾飞的翅膀。惠州的城市发展不是简单的模仿世界各大湾区的城市发展思路,而是有更加优越的地理因素,惠州不仅是大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产业布局空间,而且是中国南方最重要的人居海岸线,会发展成为海岸休闲区和生活区。惠州具有两种大湾区产业发展模式和地中海城市发展模式混合的作用的可能性。
    但现实中的惠州,同深港城市还有巨大的差异。这几天我们在路边看到,惠州的荔枝十元四斤,深圳的超市是十二元一斤。惠州的楼价是一万元一平方米左右,深圳是惠州的5到10倍,更别提香港。
    惠州的一些人常说,惠州招商引资我去招谁,为什么人家不理我?这是一个死结。这就是一个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问题。按大湾区的发展态势定位和规划好一个城市系统是关键。深圳并不是在规划时就知道有一个华为和腾讯的,而是把城市高标准规划和建设好后,自然生长出华为和腾讯来的。这就是城市有机生长的理念。面对新的机遇,要有战略高度,不能进行廉价的招商。惠州是海岸城市带与大湾产业带的复合,是中国中产阶级的家园,应该是大湾区国际合作区的合适选点。
    惠州最应该搞的是独角兽企业孵化园,是大湾区的企业总部,而不是简单的产业转移。惠州仲恺智慧城应该有更大的雄心壮志,其它各区县也应该谋划对接大湾区产业价值节点。最近深圳在议论不要让华为跑了,看来华为也不是不变的。华为的大部分要搬到东莞的松山湖去了,深圳龙岗的47%是华为创造的,这对深圳的影响巨大。这都是高房价惹的祸,我们要看到,港深高房价造成的挤出效应,正是惠州发展的机会。
    开发的思想非常重要。惠州可能成为大湾区新型企业生长的空间。惠州要同深圳和香港合作,但不能亦步逐步跟着跑,要敢于布局建立新的系统。惠州最近五年至十年是决定未来一百年的关键时期,惠州是变成一个沿著交通线蔓延的无特征市镇集合,还是发展为海岸主题城市带、东江河谷产业城市带与山区休闲带三大功能区的世界级大湾城市,就在于我们对粤港澳大湾区的认识和对接策略。这个时期是大机遇,也是大考验。
    屈指算来,惠州要走百年大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