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员工天地

  • 陈雪英:信奉自学成才 从不投机取巧 打工妹逆袭成高管
  • 2015-08-27

  •          “不服输、认真刻苦,干一行爱一行。”作为惠州工业崛起的第一代“打工妹”,陈雪英从18岁进厂至今已有29年。岁月流淌,当年涉世未深的小姑娘一步一个脚印地成长为今天的独当一面的企业管理人才。
             作为一名企业工作者,陈雪英有着很多别人羡慕的头衔,她年纪轻轻就被评为全国劳模,还是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如今又被评为“仲恺好人”。无论是企业的工作还是作为一名人民代表,她都不推卸身上担负的职责。
             见到陈雪英时,记者不敢想象,眼前这位干练利落的大姐姐工龄已有近30年,笑容灿烂、温和可亲是她给人最深的印象。聊起职业人生,她感觉往事仿佛就在昨天。

             人物名片
             陈雪英,女,出生于1968年,今年47岁,任职华阳集团党群工作部经理兼行政物业部副经理,兼任华阳集团党委委员、华阳集团工会副主席。1986年12月,18岁的陈雪英进入信华精机有限公司担任普通工人。由于工作认真出色,1993年被授予惠州市 “巾帼建功奖”;1996年荣获全国电子系统劳动模范;1996年12月又被评为惠州市优秀共产党员;1997年被评为首届中国百名优秀务工青年;1998年当选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2002年荣获全国 “五一”劳动奖章;2003年当选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2004年荣获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2005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24岁管理2000名员工
             时间回到1986年12月,来自粤北山区龙川县陈雪英,还是18岁的农家妹子,跟随哥哥出来惠州打工,随后进入信华公司车间做普通工人。她当时也许没有想到,这一进来,就干了29年。29年来,她从未请假离开过岗位。
             “伸出一双手,做几个手指动作,做一道数学题,默写26个字母,证明自己读过初中。”这就是陈雪英当时的面试题,手脚利索的她很快就适应了流水线的工作,好学勤奋的性格让她很快就从众多“打工妹”中脱颖而出。 信华精机有限公司主要生产高级汽车音响机芯、电脑软盘驱动器、镭射光头,VCD解压伺服和其它各PCB板等,流水线有上千种零件的编号,陈雪英竟然可以全部熟记于心。她对本工位的作业指导书逐字逐句理解,不懂的地方就向专家或技术员请教,不合理的地方主动提出来;同时对本生产线的100多份作业指导书逐一掌握。
             “那时候,一条生产线近40个工种,我都能够胜任,对每个机器的原理都很理解,还能做修理。”陈雪英说,那时每天不加班到晚上10点钟,心里就不踏实。因为技术了得,她还经常参与公司里的大型实验,通宵达旦是家常便饭。
             1988年,工作才两年的陈雪英就被破格选拔为公司首批临时工出身的生产线线长。1992年,她升职为线长主管,才24岁就管理员工2000多人,也算是当时公司里一个大胆用人的典型代表。

             刻苦学习 大胆试验
             在公司的同事眼中,陈雪英是个不服输、上进刻苦的 “女汉子”,也是一个大胆创新又有担当的管理者。“工作近30年,公司的所有培训我还从来没有缺过一节课。”陈雪英说,自己最信奉的就是自学成才,从来不投机取巧。
             她担任线长、现场主管后,更加刻苦地学习与工作。她报读惠州市广播电视大学,通过了工商企业管理全部课程,取得了大专文凭,提高管理水平,掌握管理经验,她并能学以致用。在完全掌握了这些先进方法后,她结合公司及本生产线的实际情况,开始大胆试验。
             陈云晶是和陈雪英共事20多年的同事,有件事让她印象最深刻。1988年时,由于技术方面的不完善,某型号产品的不合格数量达3万多台,返修十分困难,有人提议对这批机芯进行报废处理。“但陈雪英主动请缨,知难而上,带领全线工人加班加点,一台一台地啃,花了近半年时间,终于出色地完成任务。”陈云晶说,这项工作就为公司节约了近10万美元。
             “只要是吩咐给她办的事情,绝对可以百分百放心,全国劳模的称号是实至名归。”陈云晶说,陈雪英学东西特别快,也特别扎实,技术过硬,从来不拖拉。
             为了提高车间的工作质量,陈雪英积极地推进劳动竞赛和合理化建议的活动,每年开展一次的劳动竞赛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每年收到员工的合理化建议有近千条,她尽量把这些建议落到实处,给公司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此外,陈雪英十分注重班组长的培训,几年来,由她带出的20名班组长全部是公司优秀工作者,有的还成为惠州市“十佳外来工”。

             8小时产量由1000台提高到1800台
             在1989年3~6月的3个月内,陈雪英先后完成了3300多份本生产线的工位平衡表,在技术人员的配合下,对她负责的生产线60多个工位反复进行调整,前后修正了135份作业指导书,并对工艺流程图作了15次调整。她每天在生产线巡回时间达8小时,指导作业人员10多次,巡回路程近5000米,经常工作至深夜,至9月份工位调整结束时,她个人累计加班200多小时。 很快,她管理的生产线成为公司质量、生产效率最优秀的生产线。经过这次全面调整,使生产线的工位之间更加平衡,工艺规程更加合理化,使一条流水线每日8小时的产量由原来的1000台提高到1800台,产量提高80%,所需人员也由原来的90人降至79人。
             她的做法很快在全公司各条流水线中推广开来,至1995年7月,累计创造经济效益33.2万美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得到了公司领导和日方专家的肯定。 当时,信华公司日方专家称赞说,由于采用这种先进管理方法,在生产效率方面已经达到同类企业的世界先进水平。同时,合理的工艺流程和工位平衡也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在一些大型公司的抽检中,批合格率由65%提高到100%。陈雪英因此获得1992年惠州市最优异QC成果奖。

             倾听民意:不管谁反映问题她都认真听
             自从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后,陈雪英更忙了。人们知道她是全国人大代表,纷纷找上门向她反映有关问题,大到国计民生,小到家庭矛盾,她都认真听取,仔细思考。凡是带有共性的问题她都详细作了记录,并抓住一切机会积极向有关部门反映;对群众反映的个性问题,她认真解释,直到反映者满意为止。
             有时候,她为了写一份提案而绞尽脑汁,这几年经她牵头或参与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就有上百件,有的已经得以实施。例如惠州市南出口,道路狭窄,交通不便,影响全市的形象,她经过多次实地调查,听取了几十位有关人员的意见后,向市人大提交了有关建议并获得通过。
             作为人大代表,每年她都有近2个月的时间外出开会和视察。每次外出,她总是把工作安排得妥妥当当。因此,领导者总是很放心地让接手者管理她外出期间公司内的工作。

             人物特写:儿子有事总是找爸爸
             “在我工作的前20年,我基本上没有非常明确的休息时间,早上儿子还没起床我已搭公司车上班,夜晚回来他已经睡着了,因此确实很少陪儿子。”个性坚强的陈雪英说到儿子时,仍然感到不少的遗憾。
             陈雪英说,工作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家人的支持和体谅。“儿子有事情总是先找他爸爸,因为他知道找我,我没时间处理,还是打电话叫他爸爸帮忙。”陈雪英说,在家里,她除了洗碗,其他家务都是家里人在操心。
             “因为相处时间少,儿子总是习惯只叫爸爸,很少叫妈妈,这些年,我开始不断地提醒儿子要叫我,每次叫我,我就觉得特别幸福。”陈雪英说。

             幸福感源于生活小事
             “我最容易满足,也特别享受生活中一点点小惊喜小感动。”陈雪英说,虽说工作很劳累,但自己每时每刻都铭记着幸福的刹那。
             “工作两个月后,我用工资钱买了一辆飞鸽牌单车,成为了当时人人羡慕的有车一族;又过了三个月后,我买了一块手表,当时,只要看到手表,心里就美滋滋的。后来,我又买了一把小花伞,每天回家就把花伞折得整整齐齐。”说到以前的小幸福,陈雪英不禁笑了起来。
             “她就是一个不愿意在工作面前服输的‘老黄牛’,从来不喊累的‘工作狂’,一个从来不请假的‘大姐大’。”
             ——— 和陈雪英共事20多年的同事陈云晶说到老领导,充满敬仰之情。


             《东江时报》 记者 黄岸媚
             http://e.hznews.com/paper/djsb/20150827/A17/1/